常见问题
核心提示:制约我国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最主要问题已经不再是技术、装备和资金,而是有效覆盖全国范围的回收体系。重新洗牌后的现代化再生企业将有力推动行业变革。下面让ZZ91的小编带着你回味物资回收多年来的风雨历程及展望!
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最初对物资再生行业的认识来源于儿时记忆,记得最清楚就是回收站的人定期走进深巷宅院里收废品。
今天,当我国经济与社会正在向着更高层次转型与过渡,产业在国民各个领域中被重新拾起,被称作循环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迈向可持续经济社会的转换器,建设生态文明的掘进机,等等,目不暇接……那么,对于今天正在声名鹊起的资源再生行当,究竟应该如何看待?
一个国有体系的生长轨迹1954年4月28日,经时任政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签发,在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经委员会成立金属回收管理局(中财经回收局),并在全国各大区设立办事处,在主要地市设立物质回收站、加工厂。那一天,成了中国物质再生(金属回收)行业诞生之日。
上世纪70年代,我国的物资再生行业真正形成规模和体系。物资再生系统垄断了生产性废旧金属的回收、加工和供应任务。商业系统几乎覆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经营环境十分宽松。不过此时的加工利用,深度有限。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将近20年。
1988年,国家取消了对废钢的计划管理,这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会议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撤销国家物资局,成立物资部。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社会的经济体系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回收公司的人还象往常一样捧着铁饭碗,拿着稳定的“死”工资,尽管逐渐开始有回收公司难以支撑的消息传来,但是更多的人还是相信自己手中的铁饭碗稳稳当当,不会有问题。直到大多数回收企业都举步维艰时,人们仍然不能或者说不愿相信这样的现实——好日子到头了。
到九十年代中期,传统物资再生企业要想走出困境,根本出路就在于改革,制度的创新和,在于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在于经营的集约化和多元化。国家也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100家企业开展现代企业制度工作试点,探索解决国营大中型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
1993年,根据人大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撤销物资部与组建国内贸易部。
1993年,中国物资再生利用中公司加入了国际物资再生工业总会(国际回收局),1995年又获得了进出口权。也是在1993年,中国物资再生协会成立了。这个由从事废旧物资再生利用的专业性公司(集团)、工矿企业、以及相关的科研教育、社会团体和个体等成员自愿组成的全国性物资再生行业的经济团体组织,暂停替代了部分原物资部的角色。